地下樁基礎工藝

  1. 規劃設計:根據原始圖紙、地勘資料及規劃方案進行合理設計。
  2. 施工準備:
  • 機械設備準備:施工前應根據設計的樁型及土層狀況,選擇好相應的機械設備。
  • 現場準備:在樁機進場前,必須對整個作業區進行平整,以保證樁機的垂直度,便于其穩定行走施工現場首先應清除現場障礙物,成樁前應清除現場妨礙施工的高空和地下障礙物,如舊建筑的基礎或其他地下構筑物等
  • 技術準備:樁基礎施工前應編制施工方案,明確成樁機械、成樁方法、施工順序、鄰近建筑物或地下管線的保護措施等;制定質量保證、安全技術及文明施工等措施;進行工藝試樁,確定合理的施工工藝,確定工藝參數。

     3.  施工過程控制:

  • 原材料抽檢:主要檢查鋼筋、水泥、石子、砂等主要原材料的質量。確保原材料質量符合標準。
  • 鉆孔過程監督:在每次鉆孔前應該重新復核該樁位及標高,確保無誤;檢測終孔的孔深、孔徑、孔斜度及二次清孔后的沉漿密度、沉渣厚度。參照地質勘探報告,檢查是否已經達到到到到設計持力層以及進入持力層的深度。施工中如果遇到地質變化,進入持力層深度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加深 0.5m~1.5m,以保證達到設計承載力。沉漿密度應符合規范要求,沉渣厚度不大于100mm。 
  • 鋼筋籠檢查:主要檢查鋼筋籠的制作質量、下籠、焊接質量、搭接長度。為避免灌注導管掛籠及鋼筋籠上浮,籠底鋼筋略成喇叭狀。對非全長配筋的樁,鋼筋籠頂標高低于地面時用吊筋將鋼筋籠焊接牢固,防止下落。

 

 

 

地下室防水防潮工藝

--多重措施,滴水不漏
1.遵循“防、排、堵、截”相結合,因地制宜、剛柔相濟、綜合治理的原則;同時要定級準確、方案可靠可行,易于操作、經濟合理。
2.一般傳統做法,另根據需求進行增強型防水或局部加強:

  • 止水道具的加入:在施工過程中加入止水條、止水鋼板、止水帶及止水螺桿,保障混凝土結構本身的“剛性防水”性能。
  • 傳統卷材的應用:在地下室涉及防水的部位用傳統防水卷材進行全面覆蓋,為混凝土結構提供“柔性防水”效能。
  • 迎水面的堵截:地下室與土接觸的四周可選用進口高端水性瀝青涂料取代傳統卷材的應用或作為增強型防水應用,規避傳統卷材脫落,串水,容易老化等風險。
  • 背水面的封堵:地下室內壁各側用進口高端防水涂料(如美國UGL、美國Penetron等),可承受建筑外部較高的負水壓,且施工簡便,對內部裝飾空間無影響。

 

 

外墻同材質處理工藝

--“雙同”控制,整體外觀無縫拼合
1.同材質:遵循建筑風格統一、效果美觀的原則,首選同原建筑同材質材料或根據整體外觀設計進行材料的統一設計和選材。
2.同工藝:在新老結合處,對原建筑材料進行逐層剝離,并將新老材料進行逐層搭接處理,接口位置加強處理,確保新老裝飾層有效結合,達到耐久、防水、美觀的整體效用。

 

 

植筋工藝

--“六大步驟”嚴格執行,新增結構強度保障
1.檢查及放線:檢查被植筋混凝土表面是否完好,鋼筋探測核對標記植筋部位。
2.鉆孔:根據鋼筋直徑對應深度打孔,檢查孔徑、孔深、孔洞間距滿足要求。
3.清孔:氣泵清除孔內灰塵、水汽,用棉布蘸丙酮試凈孔壁,保持孔內干凈、干燥。
4.注膠:植筋膠填充量應保證插入鋼筋后周邊有少許膠料溢出為宜。植筋膠選用品牌植筋膠,確保質量(國產膠如“萬達”,進口膠如“喜利得、“慧魚”等)。
5.植筋:將鋼筋旋轉著緩緩插入孔底,依照不同溫度下植筋膠的凝固和固化時間安排施工,固化前精致擾動鋼筋,并靜置養護。
6.檢驗:植筋后3-4天可隨即抽檢,檢驗可進行拉拔試驗。

 

 

新老結合處工藝

--獨創"五步防水",新老結合天衣無縫
1.鑿毛并涂刷混凝土界面劑:增強新老結構咬合力。
2.開槽并預埋膨脹止水膠帶:膨脹止水膠帶在遇水后膨脹數倍且過程不可逆,可有效進行填縫堵滲,增強接口密實性。此項施工技術為我司獨創新老結構接口防水增強技術。
3.新建結構一次澆搗成型:減少接口避免積滲透并進行高差反邊設計,抬高接口擋水高度。
4.接縫處油膏灌縫,并做防水U型角。
5.卷材柔性防水:保障新老接口搭接長度,陰陽角位置有附加層。